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1月22日、1月2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东华大学2名市人大代表、4名市政协委员围绕上海发展大事大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对高校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聚焦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上海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建议将专业化培养和全面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人才培育方面作出贡献。同时,俞建勇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新动能的需求更加迫切,更需要科技创新同国家战略需要、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快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变为先进生产力。俞建勇建议建立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积极促进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攻关”机制,形成企业提出研发需求,政府根据需求“发榜”,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科研团队主动承接、学校积极支持保障,政府根据实际创新成效给予支持和激励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促进成果有效转化,进一步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充分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不断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在科研经费人员绩效部分,现行税收制度导致科研经费人员绩效激励效能难以充分体现,且收入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科研人员成长的现实瓶颈。上海市政协委员、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卿凤翎建议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为高校科研人员发展赋能,对于纵向科研项目分类采取免征、减免等措施,对于横向科研项目,根据项目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先进程度和创新程度设置阶梯税率减征个人所得税,更好体现国家科技投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直击科研人员“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